萬元“冰翠”玻璃造 賠償未得身先死 律師:家屬有權恢復執行
福州家事審判觀察系專業福州離婚、繼承律師–蔡思斌律師在長期關注、搜集福州以及其他地區法院家事審判實例,并結合自身多年辦理婚姻、繼承案件經驗的基礎上歸納、編輯、原創而成。
云南網訊 上萬元的“冰翠”原來是“玻璃制造”,一氣之下,高老漢將“珠寶店”告上法庭要求3倍賠償。官司一路打下來,法院全部支持了老人的訴訟請求,但對于高老漢來說,已經無福享受這筆賠償款了。如今作為申請執行人的高老漢去世了,他的子女或家屬有權繼承這份判決和賠償款嗎?
事件
“冰翠”變“玻璃”
2014年的一天,一位七旬老人來到云南兆謙律師事務所求助,在該律師事務所主任向芯黎的記憶里,談及這次消費欺詐行為時,這位七旬老人非常氣憤。
高老漢稱,這年4月份的一天,他到昆明景星必購珠寶城毓恒珠寶店,花32000元買了“冰翠”手鐲一對、戒指一只。同年12月3日,毓恒珠寶店補寫了收款收據一份給他,并在涉案商品彩色照片上蓋章并注明“以上物品系本店所售”。
拿到珠寶后,高先生家人發現他購買的珠寶不像天然寶石,后經多次鑒定均證明其購買的珠寶為“玻璃材質”。為此高老漢訴至法院,要求涉事珠寶店退回32000元的貨款,并按照貨款的3倍賠償96000元。
五華區法院一審判決書記載,被告方昆明市五華區毓恒珠寶店認為,原告是珠寶行業玩家,經過貨比三家后才到該店購買涉案商品,其提起本案訴訟存在惡意訴訟,他們銷售給原告的商品是天然玻璃并非普通玻璃……
一審法院審理后認為,毓恒珠寶店對其銷售給高老漢的飾品的性質陳述前后矛盾,明知其銷售的涉案商品系玻璃制品,卻以“冰翠”為名抬高價格出售,構成民事欺詐。
2016年7月,法院一審判決毓恒珠寶店退還原告高老漢貨款32000元,并賠償96000元損失。被告方不服一審判決結果,上訴到昆明中院,同年9月,昆明中院二審后維持了一審判決結果。
家屬有權恢復執行
判決生效后,高老漢委托律師向五華區法院申請強制執行,可案子在執行期間,去年高老漢就去世了。高家人希望盡快拿到這筆賠償款,告慰已去世的高老漢。
9月12日,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10個涉及旅游糾紛的典型案例,由于高老漢的遭遇,在購物消費欺詐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,他的案子也成為了此次公布的典型案例之一。
生活中房產和其他財產繼承事件屢見不鮮,但執行案件中當事人一方死亡時,家屬有權繼承判決所確定的相應權利和義務嗎?向律師說,根據《民事訴訟法》規定,法院應作出中止執行的裁定,直到權利人的繼承人出現并且提出申請,由法院對申請人繼承進行資格認定等程序后,恢復執行程序。
律師提醒,如各繼承人彼此之間確實沒有糾紛,可以到公證部門就繼承人的身份和繼承份額的多少予以公證,公證結果具有法律效力;有糾紛的,可以通過訴訟確權。